新县红色教育培训

毛主席在西柏坡的故事

联系我们

企业名称:河南天道文化教育

电话:400 073 5399

邮箱:1292617525@qq.com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东大街长江广场A座1108

培训一部:15736788005

培训二部:18937171001




毛主席在西柏坡的故事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红色记忆

毛主席在西柏坡的故事

发布日期:2018-12-04 作者:来源: 新华社 点击:

毛主席在西柏坡的故事

西柏坡,是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住过的地方,西柏坡的山山水水都记载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一草一木都凝聚着党政之间、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根据本馆馆藏的“纪念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40周年”所形成的有关档案资料,整理编辑了毛泽东在西柏坡的故事,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年领袖与人民、首长与士兵的深情厚谊和毛泽东主席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以此来表达我们档案工作者对伟大领袖的深切怀念之情,也希望它能对党风好转,反腐倡廉、艰苦奋斗,起到有益的作用。

选址

人们都知道西柏坡是继延安之后的又一革命圣地,是毛主席指挥三大战役,最终实现全国解放的地方。然而,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是怎样选址在西柏坡的,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事情是这样: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兵力围剿我陕北根据地,党中央从大局和长远考虑,主动决定分批分路撤离延安,并决定刘少奇和朱德先行向华北转移。分手时,毛主席脱口说了句“你们到白毛女的故乡去吧!听说那里有个西柏坡。”

毛主席是怎样知道白毛女和西柏坡的呢?

白毛女的故事最早流传于平山县西部山区,先由李满天将传说改编成小说《白毛女人》,后来由延安鲁艺的文艺工作者将小说改编成歌剧《白毛女》,演出后受到毛主席的好评。再者,因为平山一带人民苦大仇深,抗战初期就有1500多人报名参加八路军,并成立了“平山团”。后来到延安,编入359旅。其中西柏坡的战士被抽调到中央机关做警卫工作,毛主席爱听他们讲述家乡的一些传说故事,因此对西柏坡已早有所闻。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刘少奇、朱德东渡黄河、翻越太行山,到达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边区政府于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在考虑选定党中央与解放军总部地址时,刘少奇想起了临行前毛主席说的那句话,问聂老总:“白毛女的故乡在哪里?”聂荣臻想了想说:“噢,有啦。白毛女的故事发生在平山县,那是个好地方。这里的老乡有一句俗话‘阜平不富,平山不贫’。尤其是那滹沱河两岸,可以说是晋察冀的乌克兰。”

“我看一下平山的位置。”朱总一边翻看地图一边说:“要考虑到指挥大决战的适当位置。”

聂荣臻进一步介绍说:“平山的位置在太行山与华北大平原相衔接的地方。这里从抗战开始就是我们的根据地,群众基础好。而且平山的面积也很大,东边靠近石家庄,西面与山西接壤。我看中间或靠东一些较为合适。”聂荣臻用手在地图上指了指又说:“用不用到那一带去看一看?”

“去看一看吧?”刘少奇跟朱总商量。

第二天,朱德派了他的秘书潘开文,卫士长齐明臣,由聂荣臻的一位副官处长陪同,骑马来到了平山城。三人先沿滹沱河南岸往西,到离县城60多里的洪子店镇,然后再由北岸往东,看每个村庄的位置、环境、交通……三人一致看中了西柏坡。

这是个七、八十户的小村,座落在滹沱河北岸一个向阳的马蹄形弯里。显然已经进了太行山,却又可以不翻一座山岭,沿着河岸通向大平原。村前是一片开阔而又肥沃的稻田,河渠纵横,杨柳成行;村里房舍不是集中的一大片,而建在田园的旁边,柏坡脚下,拉成一长溜儿,掩映在茂密的树荫之下;村后是层层叠叠的群山峻岭,山上松柏苍翠,鸟语花香,是个环境幽静,风景秀美,却又不惹人注意的地方。

潘开文三人绘制了一张地图,并列出了理由——地理位置适中,正是大山与平原的交接处,能进能出,能攻能守,向前可以通向全国各个大城市,向后可以固守巍峨的太行山。

听了回报,刘少奇忽然问:“这个西柏坡是不是有柏树传说的村子?”

说起西柏坡,的确还有一段美好的传说。

相传,在很早以前,在太行山东麓,人们遭受过一次战乱,接着又是一场瘟疫,百姓死的死,亡的亡,直闹的田园荒芜,人烟断绝。唯有在平山城西60多里远的滹沱河北岸,在山峦的怀抱中,有一块河谷平原,平原北面有个山坡形似冠冕。山腰正中长着两棵枝干高大的古柏,枝叶苍翠茂密,远远望去,显得郁郁葱葱,生气勃勃。后来,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底下迁来几户庄稼人,在这里安下家来。他们把山上那两棵柏树上结的柏棱壳儿摘下来,撒在两面山坡上。过了几年,满山都长起了小柏树,无论春秋夏冬,山上一片青翠。他们的村子就建在柏树破西头因此村名就叫西柏坡。村前那块小平原,紧靠河畔,水源丰富土质肥沃,盛产小麦和水稻。村外池塘有鱼,村里鸡鸭成群牛羊满圈,成了太行山里的“鱼米之乡”。传说,这个地方风水好,将来会出掌管天下的“圣人”。

再说,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前委、后委也应该到晋察冀去同工委合并在一起。因为那里的位置适中,又是我们的根据地,群众基础好。

“那就根刘少奇和朱总搬到一起吧,也到西柏坡。”毛主席这么说。

后来又根刘少奇、朱德等联系,征求了大家的意见,事情就这么决定了。

1948年5月26日,毛主席几经周折来到西柏坡。从此,西柏坡就成了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心脏。正如周总理所说的那样:“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路遇

在平山瓦口川一带有“毛主席就是救命的活菩萨”的传说。这一传说起源于平山县与灵寿县交界处附近的一个小山庄。事情发生在1948年5月26日,毛泽东及随行人员乘车由阜平花山动身经灵寿去西柏坡的路上。

午后两点左右,当车沿着崎岖的山道行驶到两界峰下的大山沟时,毛主席突然喊了声“停车!”司机立刻把车刹住了。其他人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只见毛泽东从车上跳下来,向车后不远的拐弯处走去。原来,在路边的一堆茅草上,躺着个八九岁的女孩子,脸色泥黄,双眼紧闭,一动不动,好像死过去一样。孩子身边跪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她见从车上下来的人朝她走来,满是泪痕的脸上,显得又急又怕。她正要去抱孩子,毛泽东已走到跟前,他弯下腰来亲切地问:“老乡这是怎么啦?”

那妇女见眼前这个五十多岁的人,既面善又和气,显然是得到了同情,她一边哭一边说:

“俺家这闺女病的快不行了……”

“你知道是什么病吗?”

“前几天俺背着她跑了二十多里找先生看了,说是什么炎?非得用一种洋药才能治住。”

“治了吗?”

“先生说,俺山里只有草药,没有那种洋药。就是有俺也买不起……说是打一针就得花好几斗麦子的钱。”

“那吃过草药了吗?”

“吃了几副,不见好。别没办法,今天这才背着她到山那边的庙里,烧烧香、纸,求求菩萨保佑。”孩子的母亲一边说一边哭。

 

 

 

“家里还有什么人?”

“没啦。孩子她爹,去年秋后打石门参加了担架队,被国民党的炮弹炸死了。”……“孩子也想她爹,可一直还瞒着她。今天早晨还说梦见她爹骑着马回来啦,胸前还戴着大红花……”

毛泽东微微点了点头,表示对眼前这母女的同情,对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敬意。当他回身正想喊随行的朱大夫时,她已提着药箱来到了跟前,毛泽东着急地说:

“快,快给这孩子看看!”

朱大夫二话没说,敏捷地从药箱里取出听诊器,蹲下身来,给孩子仔细检查起来。接着又询问发病过程及症状等情况。当孩子母亲说道,本村有两个同她女儿差不多的孩子,也得的是这种病,没治好,前两天已经死了。这时,朱大夫抬起头看了看毛主席,只见他的眼眶里已经滚动着泪珠。她站起来小声对主席说:

“可能是流行性脑膜炎,死亡率很高。”

“还有希望救吗?”主席问。朱大夫没有立即回答,她又用手翻开孩子的双眼看了看,用不太肯定的口气说:

“希望倒还是有的,但必须打‘盘尼西林’针,”

“那就赶快抢救,一定要把孩子救活!”毛泽东现出迫不及待的样子。

朱大夫锁了一下眉头,她早就知道药箱里只有一只这种进口药了,是专给主席准备的,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能用。她显出为难的表情说:“可这药只有……”

毛泽东一听就明白了,他毫不犹豫地说:“救人要紧,现在就是万不得已,请你马上给孩子注射!”朱大夫看着主席很严肃,而且带着命令的口气,知道再说什么也没有用,只好服从命令。

朱大夫为孩子打过针,又从自己的行军壶里倒了半茶缸凉开水,慢慢给孩子灌进嘴里。这时,孩子的母亲收住了哭声,抬起头来,打量着她眼前这些陌生人,她毕竟是老革命根据地的人,这里的妇女们大部分给八路军做过军鞋。她从这些人穿的衣服、鞋帽和言语行动,觉得他们好像过去见过的八路军……。

 

孩子打过针后,药力很快在她身上起了作用。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她的头微微动了一下,接着又慢慢地睁开了眼睛。她首先看见母亲守在身边,用微弱的声音叫了一声“娘”,当她看到周围这么多生人时,脸上显出害怕的样子。朱大夫见孩子苏醒过来,就俯下身子跟她说话。而孩子的母亲如大梦初醒,只见她听见孩子的叫声后,先是怔了一下,她觉得好像是在做梦。……听人说要证实是不是梦,得用牙咬一下自己的指头,看是不是能咬出血来……。于是她把自己右手的中指头肚儿咬了一口,眼睁睁的看着它流出了血,并自言自语地说:“不是梦,不是梦!”然后又双膝跪在毛泽东和朱大夫面前,一个颈的往地上磕头:“救命恩人,活菩萨!救命恩人,活菩萨!……”

毛泽东一边往起扶她,一边说:“老乡,不要这样,我们是解放军,咱们是一家人。”

“解放军?一家人?你们是不是当年的八路军,毛主席领导的队伍?”

“对,对!是毛主席……。”还没等朱大夫说完,毛泽东紧接过话来说:

“我们就是当年的八路军,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子弟兵,你看我,像不像个八路?”

“像,像,可像啦!感谢你们,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她一遍一遍地重复着,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大山沟里,除了这肺腑之言,这孤儿寡母再没有什么可表达的了。

 

在场的警卫战士,都是穷人子弟,他们最理解农民对毛主席的感情。多么想告诉这位大嫂,站在她面前的就是人民的大救星毛主席,可是纪律又不允许。他们只得暗暗使劲,把眼里的泪花又憋了回去。

 

这母子俩,家住山下河西边那条沟里的一个小庄子上。本来毛泽东要用车把她们送回家,孩子的母亲硬是不让送,因为她知道那里是小路,根本不能走汽车,再说又怕耽误了他们的大事。毛泽东见小女孩儿渐渐清醒过来,并已脱离危险,于是才告别这母女,又启车兼程。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家家都挂起了毛主席像。在路上被救的那个女孩儿家,母女俩一遍一遍地端详着毛主席那面善而慈祥的画像,只觉得有点面熟,可是一下子又想不起来。一天中午,小女孩放学回来,又站在毛主席像前望着。突然她像发现了什么,大声喊:“娘,你快来呦!”正在做饭的母亲一位出了什么事,就赶紧进屋。只见孩子踩着凳子上了桌子,用手指着毛主席画像下巴上的那颗痣,说:“娘,我想起来了,救我的那个老八路伯伯,这儿,也有这个。”这时,母亲才恍然大悟,她高兴地抱住孩子,望着毛主席像,一年多前的情景由出现在面前,禁不住热泪一个劲地往下流。从此,她逢人便说:“毛主席就是救命的活菩萨!”

让房

到过西柏坡的人都知道,当时中共中央五大书记的旧居中,朱德同志住的房子最好。可人们未必知道这里面还有一段毛泽东让房的故事。

毛泽东未到西柏坡之前,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住的都是老百姓家的土坯房。可他们都在想,主席在陕北转战一年多,又渡黄河又翻太行,千里迢迢来到河北,连个安定的住处都没有,走到那里都是借老乡的窑洞或土坯房凑合。现在,由西北战场转移到华北战场,虽说仍在战争中,但形式好转,有了相对安定的条件,而且不久又要指挥更大的战役,我们几百军队的总司令部和毛主席也应该有一座较好一点的房子。于是经过商定,在刘少奇等人住处的后沟,专为毛主席建起一幢新房,形状像三眼并排而又相遇的窑洞。为了房子坚固安全,防备坏人挖墙掏窟窿,又防枪弹和炸弹片穿透,建房时未用一块土坯、一根椽檩,洞壁、洞顶全部用山上青石和白灰浆砌而成,里面屋顶又用白灰抹过,粉刷一新。房子四周是长有古柏的山坡,房前有块平地,十几米处便是防空的山洞。房子西侧,靠近沟处有几间新华社住房。再往南转向古柏坡前面的山嘴处,是新盖的中央小礼堂。此处环境优美、安静、安全,大家都希望主席能愉快的住进这里。

 

再说,毛泽东由阜平来西柏坡的途中,因抢救小孩耽误了时间。车驶入西柏坡时已是夕阳西下,余辉飘渺。工校办公处(当时,中央工委对外称工校)副处长叶子龙把毛泽东等人引入一个小院儿,里面有两间北房,两间西房。北房的东屋里摆放着一套黑色沙发,一把藤椅,还有圆桌和茶几,墙上挂满地图。这里是中央书记处集体办公和开会的地方。当叶子龙给主席介绍周围情况时,主动地同主席握手问好。自国民党轰炸城南庄后,大家都十分关心主席的安全,现在亲眼看到主席安然无恙,并且身体也显得比以前好多了,都非常高兴。周恩来说:“敌机轰炸城南庄,主席受惊了。”

毛泽东指着身边的警卫人员说:“如果没有他们和聂荣臻同志,我可能到马克思那里去报到了。”引起大家一阵笑声。

毛泽东接着又说:“可现在去报到太早了。不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马克思是不会收我的。”毛泽东话落,满屋笑声又起。

晚饭,毛泽东是在刘少奇和朱德合住的院里吃过的,饭后,几位书记陪他去后沟看给他安排的住处。看完后,他既没说好也没说不好。于是周恩来对跟在身边的叶子龙说:“把主席的东西搬过去吧。”不料,叶子龙刚要走,毛泽东却拉住了他,说:“等一等!”然后对大家说:“我不能住那儿。”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都不解其意,一再解释说这里如何如何好,但他还是不同意。毛主席说他另外看中了一所住处,就是他下车后,被叶子龙最先引进的那个小院儿。

这个小院儿在任弼时住处的西隔壁,原来的北房被日本鬼子烧了,只剩下几堵墙壁,是一个好多年没住人的闲院。不久前,工校办公处才同房东说好,在原有的残墙破壁上又棚起了房顶子,临时作中央书记处集体办公和开会的地方。毛泽东却看中了这里,他说:“总司令和少奇住在一起太挤了,后沟新房那里还安静些,总司令年纪大了,还是请他们搬到那里住吧!”

毛泽东这一说,大家便明白了,他不是看中了前边的小院儿和那房子,而是要把好房子让个别人住。都想再劝他,可又都知道他的脾气,在这些事上,他既然这么说了,就很难改变。朱德听主席说让他去住后沟的新房子,就推让着让刘少奇去住吧。刘少奇自然也不会去。朱老总见推不过去,就对主席说:“我们大家都愿意让你住那里,可你在这些事上,就不坚持少数服从多数了。”只见毛泽东笑着点了点头对大家说:“好啊,现在我来发扬民主。我提议,我们五位书记中,数着谁年纪大,谁就去住新房,你们同意不同意?”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一听就清楚了主席的真情实意,没等朱老总说话,都说:“同意!”

“那好,少数服从多数,总司令去住新房,就这么……”没等毛泽东说完,大家都会心地笑起来。

“我算服了你们!……”朱老总也一边说一边笑。

毛泽东搬进了他看中了的那个农家小院儿。第二天早晨,他站在门前,望着南面那广阔的田野和奔向大平原的滹沱河,心中产生了一种宽阔敞亮、奔腾不息和欣欣向荣的感觉。见到刘少奇走过来,他甚感心满意足地说:

“你们选择的这个西柏坡,是个理想的总指挥所!”


策划:彭   

编辑:彭永辉

指导:赵   

审核:大  

监制:孙卫平

 

image.png

郑州市紫荆山路东大街交叉口东200米
长江广场A座1108

400--0735--399

http://www.tiandaojituan.com

                                          

 




本文网址:http://www.tiandaojituan.com/news/645.html

关键词:

最近浏览:

  • 在线客服
  • 联系电话
    15736788005
  • 在线留言
  • 在线咨询